Sunday, June 21, 2009

鹽 - 1 (飲食男女)

鹽的美味魔法【鹽的千姿百態】

2009年05月22日

鹽的繽紛世界


有人說,鹽是大地的白色寶藏。唐代詩人李白也讚美「吳鹽如花皎如雪。」可見自古以來,鹽都被視為雪白的代名詞。
其實,鹽的世界不止有白色,還有紅色、黑色、藍色、粉紅色、黃褐色、灰色,色色俱備。
別以為是加了人工色素,這些鹽都是百分百天然。不同種類的鹽,因地域、風土氣候、海水成分不一,含有的礦物質成分也不同,經過不同程度的氧化,便構成了七彩繽紛的鹽世界。

以前在我的美食字典裏,鹽,從來只得粗與幼兩種。直至近年嘴巴尖了,方發現,在結晶的過程中,風力、溫度、結晶速度等因素的影響,天然鹽晶體外形各異,令鹽有不同的形態:粒狀、粉狀、金字塔狀甚至石頭狀,燕瘦環肥,鹽姿美妙。
放大圖片
金字塔狀 主要來自海鹽,每一粒都是由很多片薄薄的鹽疊成,上尖下闊,外形像金字塔,形態獨特。入口帶清新海洋味,口感脆裂,鹹度溫和。

放大圖片
顆粒狀 海鹽、湖鹽都有顆粒狀,大的如手指頭,小的如米粒,形狀巖巖巉巉,質感堅固硬實,鹹味重。

放大圖片
粉狀 有些幼如沙粒,有些甚至如碎粉般,色如白雪,幼滑易溶解,由於來自海鹽,海水味濃郁,鹹度濃重。

放大圖片
石頭狀 一定來自岩鹽,因地殼變動,鹽分貯存在地底中,凝結成石頭狀,有的大得有半個人高,有些像拳頭般小。色澤晶瑩剔透,味道清香,鹹味比海鹽低。

( Q)常聽見美食家在談論海鹽、岩鹽,究竟鹽有幾多種?

放大圖片
岩鹽藏於地底,要開採才能取得鹽。

鹽可以由其來源分為兩大類。
海上的鹽
即 海鹽。火山爆發及降雨使得鹽大量累積在海洋中,形成海鹽。人類很早就懂得利用陽光和風蒸發海水來生產鹽。我們由細吃到大的粗鹽,正是海鹽。現時全球每年生 產 2億 2千萬噸鹽,海鹽佔了 26%。生產海鹽的地方多不勝數,著名的包括法國鹽之花、意大利西西利海鹽、英國 Maldon海鹽等。海鹽的味道除了鹹,還帶海水味和礦物味。
陸上的鹽
可分岩鹽、湖鹽和井鹽幾種。岩鹽是古代的海洋,因水分蒸發並經長時間沉積,加上地殼變動而形成的。通常深藏於地底,現時全球的鹽,有 41%都來自岩鹽。由於岩鹽形成年份往往達幾百萬年,所含的礦物質十分豐富。所以與海鹽相比,它的鹹帶相對較淡,而礦物的味道較濃。
湖鹽是因氣候變化或地殼變動,令一大片水域被陸地所封閉,成了內陸湖,加上猛烈陽光下使水的蒸發量變高,湖中的鹽分便累積起來。
井鹽是地下含天然鹽礦,透過鑿井開採方式取之,便是井鹽。湖鹽和井鹽不及海鹽及岩鹽普遍,兩者合共只佔全球產鹽量的 29%。

Q:鹽是怎樣製成的?

放大圖片
用日曬方式製鹽,是手工鹽之一。

大致上可分手工鹽與人工鹽。
手工鹽
即以人手製作。方法主要分日曬和燒鹽兩種。前者是將海水引進鹽田,用太陽的熱力將水分蒸發,使海水濃縮便成。
後者則是將海水盛於容器中,用高溫火燒煮、濃縮成鹽。以上兩種方法都依靠人手進行,當中不含化學物,製成的鹽含天然的礦物質,風味天然,價錢一般也較高。
另外,也有一些特殊的製鹽法,如日本的藻鹽,就是將海藻長時間燒煮提煉成鹽。還有竹鹽,就是將海水放入竹器中燒烤,使海水蒸發結晶,製成的鹽帶有竹香。
人工鹽
亦即化學鹽。做法是在海水槽導入直電流,將水的各種成分變成離子,提煉出高純度的氯化鈉。我們日常吃的餐桌鹽或幼鹽,便是人工鹽。這種鹽的好處是能以低成本大量生產,售價便宜。但缺點是在生產過程中流失了大部分的礦物質,所以只得一個鹹字,味道單調。

Q:為甚麼有些鹽賣幾塊錢一包,有些卻要近百元?

放大圖片
餐桌鹽是化學鹽,所以價錢便宜。

關鍵在於它是手工鹽或是化學鹽。前者牽涉大量人手和土地,成本自然較高,有些海鹽如法國鹽之花,更依賴陽光、風和濕度的配合才能製成,產量少,價錢自然高。
產地是另一關鍵。同樣是手工製的法國海鹽和中國海鹽(即我們吃的粗鹽),因水域不同,鹽的質素也有高低之分,加上各地人工成本不同,也構成價格上的差異。
至於化學鹽,生產成本低加上大量生產,售價自然低廉。

Q:邊種鹽最矜貴?

放大圖片
喜瑪拉雅山粉紅岩鹽

一定是喜瑪拉雅山粉紅岩鹽。因岩鹽的好與壞,與普洱一樣,愈陳愈好。岩鹽形成的時間愈長,累積下來的礦物也愈豐富。而喜瑪拉雅山本來是海底,經過 3億 7千萬年的地殼變動而形成今日的世界最高山峰,當中所含的鈣、鎂、鐵質等,比其他只有約 2億年歷史的岩鹽都豐富得多。
加上四周地區零污染,令鹽的純度高、色澤通透無雜質,是極品岩鹽的典範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