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February 11, 2010

喬的眼淚 (蔡瀾)

2010年02月11日

南洋人學英文,不求甚解。天氣熱,到咖啡店去喝一杯清涼的冷飲,中文叫薏米水,說英語的華人,都會稱之為「 Barley Water。」
其實, Barley是「大麥」,和薏米根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植物,而薏米的英文名字是什麼?很多人都不知道。
它有一個很怪的稱呼,叫「喬的眼淚 Job's Tear」,聖經上早已有記載,也有人叫為瑪麗的眼淚、大衞的眼淚或基督的眼淚,大概是因為果實長得像一顆淚珠吧,最可靠的說法來自它的拉丁名 Coix lachryma-jobi,直譯為喬的眼淚。 Job譯為喬,蘋果的總管也姓 Jobs,這個名詞亦有職業的意思,工作太久,流下眼淚,並不出奇。
在西方雜貨店,如果你向職員詢問,說要買喬的眼淚,他們會以為你發瘋。通常,西方人叫它為「珍珠大麥 Pearl Barley」。
因為有些薏米的形狀不是淚形,而像一顆珍珠,選其大粒的,磨亮後用來串成念珠,也有人當首飾用之。
中國名字除了薏米,也叫薏仁、薏苡和川谷。日本人看它像珠,就叫數珠玉 Juzudama,或稱之為鳩麥,因為鴿子喜歡吃。韓國人把它磨成粉當茶喝,叫 Yulmu-cha。
研究起它的藥性,中國人說法最多,說性甘、微寒,有健脾利濕、清熱排膿功能。用於泄瀉、水腫、腳氣、白帶、關節疼痛、腸癰、肺瘻,又可治頑固的疣。愈講愈神奇,南洋人只知有熱氣就要喝它當涼茶。
煮後帶黏性,呈乳白色,加了糖,冷食或熱喝,非常流行,到香港的東南亞餐廳,多有供應。
花幾個銅板,就能在藥材店買到一大把,煲來喝固佳,但另有一種玩法,就是撒在花缽中,東南亞的天氣最適合種植薏米,一下子就發芽,非常粗生,看着它的長大是快樂的。培養興趣這回事,要不到幾個錢的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