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09月07日
經過一家印尼雜貨店,走進去一看,架上有個金黃色的罐頭,非常熟悉,但已數十年不見,是「金桶牛油 Golden Churn Butter」。
最原始的製牛油法,用個木桶,搭在架子上,把牛奶倒入後,用桶邊的手把搖動起來,桶翻轉了又翻轉,最後去掉水份,剩下的就是牛油了。
這個桶叫「 Churn」,製牛油桶的專用名稱。
記得小時候家裏的牛油,不是吃這種罐頭的,就是一磚磚用紙包成,在冰箱凍得硬繃繃的牛油,亦是這家公司的產品。
那年代大家連豬油都不怕,怎麼怕牛油?用把遲鈍的刀,一刀削下一大片來,鋪在 麪包上,撒上些白糖,就是豐富的早餐。
當今眾人一聽到豬油就搖頭,但牛油照吃,等菜上桌之前,不斷地塗牛油吃 麪包,不亦樂乎,一點也不擔心膽固醇,其實牛油的害處比豬油多,大家崇洋,死就死。
這罐牛油是在紐西蘭製作的,一聽到紐西蘭,總有曠闊的草原,無數的牛羊和新鮮空氣的印象,對於這種牛油更加放心吃了。
別小看這罐牛油,它賣到亞洲、太平洋各地、非洲、中東,甚至輸出到美國,只有歐洲人不賣賬,永遠不會吃紐西蘭東西。
紐西蘭產業多數是澳洲人擁有,這罐牛油屬於墨爾本的集團 Ballantyne Foods,他們也賣其他奶製品,把大量的芝士粉輸出到印度去。
大概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銷路最大,所以在罐子印有阿拉伯文字。
那麼一大罐牛油,有四百五十四克,從前的牛油都不值錢,都是大型裝。記得邵逸夫先生講過,說在五十年代就到紐西蘭旅行,印象最深的就是餐桌上擺的那塊牛油,磚頭那麼大,而且是一人一塊的。
「吃不完怎麼辦?」我問。
他笑嘻嘻回答:「丟掉呀!」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